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时间:2025-02-25 08:37:15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此文共19291字]

第一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前两种比较系统,复习起来可以联系全书;第三种比较灵活,可按问题重新组合,便于检索,或根据需要再次分类研究。在阅读时应选用哪一种方法做笔记最好,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个人的习惯、能力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一、符号笔记

就是用不同开头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例如用绿色的直线表示重点,用蓝色的波纹表示疑难,用紫色的双圈标在句末表示赞赏,用红色的问号标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表示内容有错误等。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仔细研究。必须强调的是,书刊应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也不能一天一变,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明白。还要注意圈点和勾画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重点的作用。

二、批注笔记

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眉批,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白边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这类笔记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烦”。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古人就很珍爱这类批语笔记,像李贽的《史纲评要》,金圣叹、毛宗岗评的《水浒》和《三国演义》,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流传甚广。

批注时应该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点根据来。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但批语也不应过长,啰里啰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和符号批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的才适用。

例一:

我说这三个例子是说明:毛主席也是封建社会农民家庭出身的一个孩子, 四个“也”突出作他也曾经迷信过,他也曾经读过古书,他也曾经研究问题开始注重一个方面,为普通人的特点。说对另一个方面没有注重。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从迷信中觉悟出来,否定旧明伟大的原因。 的;他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

例二: 盼春。以下描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草图。

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的动态、质地、

色泽、长势。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花图。

树上、花下、遍地: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明明媚,令人沉醉。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

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风图。

嗅觉写出春风的沉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视觉、听觉刻画出春风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的和谐。

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

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例三: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

迂腐炫耀 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

(鲁迅《孔乙己》)

三、摘抄式笔记

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语句、数据、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辟的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关于词句、个别论点、个别事物的摘录,则宜用卡片或活页约的形式,以便于分类保存查检;整本书或长篇文章的详细抄写,宜用笔记本的形式,可多备几个笔记本。按需要门类分别抄写。更为省事的就是将这些文字(或图画)剪下来,贴在笔记本或不用的杂志上,如果书刊不是自己的,则可以先复印后剪贴。

采用摘抄式笔记须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价值、有必要的内容;

2.摘录后要经过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否则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错;

3.摘抄前后或中间有所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号,要加括号注明“(省略号为原文已有)”,以便区别;

4.摘录可以帮助记忆,同时,抄录下来的资料也有利于保存,便于今后温故知新或写作征引,所以,一定要在抄录(或剪贴)后注明资料的来源,如书名或刊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时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否则,不便于分类,也不便于检索;

6.如果能在抄录后,随时写一点体会、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录名言)

类: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页。)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 例二:(摘抄优美的语句)

类:作文〃写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此处隐藏16460个字……,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 1

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阅读与感受

—学写读书笔记

13养花

老舍

如何写感悟: 同学们,这里老师给你介绍几点写读后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读后感又叫心得体会,在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如果很有感触,你便可以在简述原文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展开讨论、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一定要围绕原文的精神,不能“离题”、“跑题”。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这是说明的部分;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即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1、开头:

一般交代所读的书名、作者,简洁地写出自己总的感受;也可以简单介绍原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范文:课内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主要内容概括:这篇文章讲的是:在费城的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和五个小伙伴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想找一个新花样来玩。于是我们选择了爬悬崖,“我”不敢去。等“我”爬上半山腰时,他们都顺着小路回去了。而“我”上下两难。到了天黑,爸爸把“我”找到,教“我”怎么下悬崖。最后“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 2 top

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从此事件中领悟出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哪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中间(谈感受):

一是要引用原文或叙述情节,但内容要少。

二是要写出感想,这部分内容要具体。如何将感受写具体呢?

1.深谈感受。写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启示,受到的教育。2.抓感受深的一、两点,结合句、段、情节谈感受。3.联系社会、生活、自己的实际进行议论与抒情。

3、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提出自己对所读文章的评价。

《贝壳》:

读了“贝壳”这篇短文,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责任心,不要甘为平庸,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认真思索地去做每一件事。作为一名学生,要像海绵一样吸收点滴的知识,做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奥斯托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读《养花》有感

开学初,我打开新发下来的语文书,迫不及待地浏览起来。《养花》这个醒目的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爷爷。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不仅体会到了老舍爷爷写的养花的种种乐趣,还明白了一些道理。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这篇文章老舍爷爷仅仅是在说养花吗?不,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我懂得了劳动中可获得知识,劳动需要付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否则会一事无成。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写上去,必然使文章平淡。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抓住原作的中心内容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可以联系个人实际,如: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等,写出符合实际的感悟来。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是要用切身体会,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 重点在“感”字上。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引用不能太多,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此文共192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