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美丽的教育读后感共含12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美丽的教育读后感本文是的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19小时前 老夫子 平凡而不平庸,低调而不颓废! 这段时间挺喜欢看教育类书籍,某天偶然从网上看到《美丽的教育》,看评价如此之好,于是到新华书店买回来赏读。不自觉的被书中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导读非常的精彩,插图也挺精致的,看来这本书确实不错。 我从事这教育岗位有十六年了,要问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工作太繁杂了,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生活就像是电视剧似的重重复复的上演着,尽管剧情每天不同,但还是觉得有些疲累。
我读完了这本书,仿佛从黑夜里探出了一盏明灯,给我明示了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不再迷茫了,我也不再困惑了,让我在迷惑中勇敢的迈出了脚步。书中一个个生动有血有肉的例子,好像就活是在我身边,作者孙老师对待学生是那么的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充满耐心的去处理、去对待,他每时每刻都用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爱心去感受去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我认为孙老师之所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非凡的魅力,完全来自于对事业的真诚的爱。正如孙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而我在以前对这些却很少重视,总觉得小孩子哪知道这么多,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蹲下身来和孩子们好好沟通过。读了孙老师的书,我才突然醒悟,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师尊严,师生关系的融洽,关键在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愿意接近你,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不仅需要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到今天,我才从孙老师的身上找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或者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更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我们应该“俯视”孩子,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在以前的工作中我做得太不够了。
如果让我再次遇到同样问题时,我决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感谢您,孙老师。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老师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第2篇: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美丽的教育读后感的写法。
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以前我只是粗略的了解这句话,现在读完孙蒲远老师《美丽的教育》这本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有所好。山水本是自然,就教师而言,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赏心悦目的心情至关重要。即使山不是很峻拔,也用悦纳的心态去欣赏,即使水不是很清醇,也用发展的眼光去赞美,则是“山水”之大幸也。孙蒲远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孙老师用心发现着每一个人的闪光点。
爱在这本书里体现的尤为深刻,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去爱学生?
尊重,是爱的起点。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穿衣吃饭还重要的需要。从小被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被人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重视孩子的成绩如何,要给孩子真正的关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爱,是没有疆界的。爱要宽容。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绝对不是对学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它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美丽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来自我们对学生无限的爱。我们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以欣赏的角度来观察每位孩子,爱无处不在,让我游走在爱的海洋吧!
第3篇: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美丽的教育》,一个迷人的书名,读孙蒲远老师的这本书,我陶醉在孙老师的美丽教育中。
孙老师说:“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得更远。”这是孙老师教育的高度总结。她从心灵深处理解和关爱儿童,面对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她给了他们更多的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是孙老师的小天使。申继亮教授称赞说:“孙老师把教育视为事业,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把教育视为科学,孜孜不倦而追求;把教育视为艺术,倾心去创造。”
读读这本书,让孙老师的伟大熏陶我们。
一、全面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坐姿到听课,从学生生病到与家长沟通,从课间到课堂,从队会到学生创造,从孩子淘气到爱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管理班级到教科研……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好像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美丽的教育》是班主任的百科全书。
二、适用
欣赏着孙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我感到熟悉。书中写的那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教学中,孙老师的处理总是那么恰到好处,佩服孙老师的同时,也有一种喜悦,我从孙老师这儿又学了一招儿,到班里也试试。
这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原因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让我感到真实,是我最愿意看的,能具体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三、人格魅力
读着这本书,我更被孙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
孙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她的成功在于小事细节不放过,小错小病不错过。同时她还是个“以身作则”的好老师,她知道身教大于言传,和同学同喜同悲,融入却不放纵。这些都是她的人格魅力。
孙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她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读书,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提高做人的修养,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潮流。从孙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善学、善思、善变通。她说:“学教育理论、看书时,我会边看边记,记的是我看书时产生的灵感,是从书中的观点演变过来的。”“当工作中产生严重的困惑,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勇于探索,那就是你的教育思想将要产生飞跃的前兆。”“班上稀奇古怪的事情层出不穷,真令人难以招架。……怎么办?学习!我看到美国心里学专家林格伦的《课堂教学心理学》中写道, ……此处隐藏12797个字……服洗干净。我知道,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呢。中午,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他来了,并不进来,趴在门的玻璃上看。我装作没看见。他进来了,不往我这边来,自己走到教室后面的一个墙角,脸冲里站着,我还当没看见。他又换了一个墙角站着,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往我这边蹭……火候到了!我冲他说:“过来,说!”我脸上仍没有笑容,这时他赶紧过来:“刚才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故意把同学的衣服弄脏。”态度大有转变,这时我的态度也马上随之缓和下来,那么刚才的冷淡是什么意思呢?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是向学生无言的宣告:老师是绝不允许一个学生坚持错误的!我的“冷淡”或者“愤怒”是说明我对他错误的不能容忍!但是,孩子一旦有了要改正错误的愿望,哪怕是很含蓄的,也要紧紧抓住!这是爱护学生上进心的重要环节!现在我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思想斗争想改错的孩子,我的态度自然就变得很诚恳了:“我是非常尊重你的,一开始,给了你一个台阶,希望你做自我批评,向对方赔礼道歉,你为什么不下这个台阶?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犯混的时候,老师给台阶也看不见。”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这会儿为什么又想通了?”我故意问,也是想强化“有错就得改”的规矩,“我看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是他对我处理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我达到目的了。担任,以后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慢慢做。老师处理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在看着,受教育的不仅是他一个人,通过这件事,让大家都知道:任何人不能坚持错误。“有错就得改”的班风也就树立起来了。同时,我也挽回了他的面子。现在的孩子聪明得不得了。这个班升到四年级,当我用“冷淡”的方法惩罚另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孩子时,李某放学后主动和我一起走,悄悄对我说:“您先冷淡他几天,然后,您再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会受宠若惊,对您百依百顺。”“你怎么知道?”孩子笑了:“您对我就是这样的,我有体会。”“我不是要你们百依百顺,包括我在内,有错就改,大家都要服从真理。”孩子连连点头,看,孩子自己从我的“惩罚”中也体会到了其中的爱!
有时,就是在我惩罚孩子的时候,也掺有鼓励的成分。一次辅导班上,我事先说好要安静写作业,谁也不许随便说话,说了要受罚的。教室里安静极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个功课不错但纪律散漫的孩子就小声说了一句话,我严肃地问:“谁?”周围同学都看他,他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说:“该罚吧?”他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我想,六年级了,学习非常紧张,利用这个机会轻松一下吧!于是就郑重其事地说:“罚你表演一个凶残的日本鬼子形象!”全班同学都愣了,继而大家眼睛里都放射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个同学一看,也来了精神,问我:“可以化装吗?”我点头。于是,他迅速地戴上小黄帽,把一块方手绢掖在帽子后面,嘴唇上方用两面胶贴了一小块黑纸,他本来就戴眼镜,钟面一来,活像一个日本鬼子,他走到前面,瞪起双眼,一副狰狞的面孔,拿起米尺作为日本军刀,猛地在空中一挥,口中大喊:“搜嘎——”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说:“活灵活现的一个日本鬼子的凶残相!好,回座位。”他老老实实回到自己位子上,踏踏实实写作业,没有再说一句话。同学们把这种惩罚称之为“新鲜的惩罚”、“友善的惩罚”、“有趣的惩罚”。看,惩罚也变成了展示孩子才能的机会。这其中是不是也含有鼓励的意思呢?这叫罚中有奖,效果远远超过了简单生硬的批评。当然,这方法要因人而宜,要慎重使用。我们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是十分和谐融洽的,不然,也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教育方法是有很大灵活性的,这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
有一天,我检查《古诗四首》的背诵情况,我们班51个人,课上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人一个人地查,只好利用午休时间了。从大队委开始,然后是中队委、小队长、队员,都挺顺利,但轮到第二小队小队长的时候,他竟然是同学提醒一句他重复一句,显然背不下来。我笑眯眯地说:“怎么办?”“罚扭大秧歌!”呼声震耳欲聋。这个小队长是个特别老实很有人缘的人,平时从不唱歌跳舞,所以罚他表演这个节目大家格外开心。我给他腰间系上两条纱巾,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不会扭秧歌。”我说:“没关系,很简单,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一步,来,我在前边示范,还给你打锣鼓点,呛——呛——齐呛齐!”他学着我的样子,生硬但非常认真地扭了几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难得这样轻松一下。这位被罚的同学回家玩命地背古诗,当他妈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了被罚的情况,他妈妈也乐了。
当天课间,一个女同学来到我跟前,说:“您有一颗童心。”“表现在哪儿?”“表现在刚才对同学那种友好的惩罚上,也表现在您平时的说话、做事上。”我发现她说话时眼睛里有泪水,问她怎么了,她说:“有您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可惜就要毕业了。”孩子的话对我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使我认识到符合客观规律、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仅教育着个别学生,也教育着全体学生。而且,孩子也从这样的“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爱。
在集体教育中,你的方法是“堵”多还是“引”多,班主任每天都在管学生,常常一进班,就陷入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去了。每家的孩子都很宝贵,班主任老师的责任重大,唯恐孩子们出问题。所以,有的老师在课间活动前嘱咐学生:“课间不许打闹,不许追跑,不许在校园里踢足球,不许……要做正当的游戏。”不许的活动都非常具体,而正当游戏却很抽象。其实完全可以表扬那些课间活动开展得好的同学,他们在课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玩的,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是“引”。
老师们在集体教育中,最好少说“不许”,多说“应该”。不许是“堵”,应该是“引”。
表扬学生的优良行为是强化,这是正强化;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是强化,是负强化。强化的结果都是使这种行为更增强。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淡化。如果我们不是很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非常容易习惯地总说“不许”,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意时时处处改变自己的行为,就会养成用引导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
班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在处理时,首先要表扬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好的。比如,同学中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问:“当时有人劝架吗?他们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在了解事情的经过时,让大家挺谁能主动承担责任,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再让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怎样处理会避免一场架?”可以别人说,也可以当事人说,发现有的同学不推卸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就要肯定。一个六年级特别淘气的男同学在美术课上往一位女同学的图画纸上乱画,班主任找这个男生进行教育,这个男生只说了他对不起那个女生的事情,并向这个女同学道了歉。老师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没想到课间另一个同学来告诉老师,当时那个女生打了那个男生十几拳。老师马上当着全班说了这件事,一是肯定那个男生犯了错误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把责任推给别人,二是启发那个女生也要向对方道个歉。这样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
学生记中队日志,也要指导学生以表扬好的为主。让值日班长管理学生时,也要以表扬为主。总结班里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表扬为主,这样班集体的正风正气就树立起来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也容易形成。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12篇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