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后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根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了相关疾控指导和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方案)。
一、针对疫情,成立以公司高层管理者为组长,综合办公室牵头的公司疫情防范小组,负责进行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疫情防控宣传,防疫物资筹备等方面工作,确保公司所有的疫情防护措施做到位。
按政府部门要求,及时定期通报本公司疫情防控情况,并与政府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二、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配置适当的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药品(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75%酒精、免洗洗手液),防护器具(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口罩、手套),防控器具(包括测温设备、喷壶),必要时配置紫外线消毒灯;
2、防控物资须设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疫情防控物资台账,制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制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每日统计管理区域内防护用品库存数量,及时补充;
3、生活物资方面,可考虑储备一定量的食用水和速食食品,供应急时使用。
三、抗疫资金经费保障
1、公司设立防疫抗疫资金财务专用帐户,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和防疫抗疫期间及疫后企业经营运作资金的需求。
2、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疫情防控相关经费专款专用。
3、对防疫抗疫期间及疫后恢复企业正常经营运作资金确有困难的分支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四、员工保障工作
1、关心和保护好一线工作员工身体健康;
2、依据疫情情况,合理调整各岗位人员上下班时间,为员工外勤工作尽量安排交通车辆;
3、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m以上距离。办公时佩戴口罩、手套;
4、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如发生存在疑似症状人员,应向员工进行正确引导,避免恐慌;如员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研判,隔离疑似员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消除恐慌;
五、沟通保障工作
1、疫情防范小组专人负责防疫工作的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
2、公司总部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开通24h疫情上报通道,并确保有关疫情信息能直达总部的各个主要负责人;
3、与街道办事处实时沟通并开展疫情防控协同工作;
4、应统计、分析、研判员工体温及健康情况,如有异常立刻及时上报,杜绝瞒报、漏报等违规行为。
六、防疫专业知识保障
1、密切关注政府部门下发的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和科普资料;
2、收集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发布的权威信息,整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3、采用海报、长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公司网站、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推送;
4、加强员工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正确引导员工对疫情防控认知,科学防控,增强自我防控信心。
七、员工复工上岗指引
1、身体状况良好、体温低于37.3度,无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15日内无疫区逗留、无接触疫区人员经历。
2、员工每日上班前测量体温,发现异常者立即联系疫情防范小组并按要求送至医院进行检查。
3、对疫情发生地的员工、在疫情发生地停留过的员工、与疫情发生地人员有亲密接触的员工的信息应进行报备,按规定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并须隔离观察14天,同时做好登记、追踪、观察等工作,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上岗。
4、在疫情防控期间,员工上班前应正确佩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口罩;口罩原则上一次性使用,并按规定更换。如在物资紧缺情况下,可视口罩清洁程度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5、洗手。工作人员应随时使用消毒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采用流动水源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6、复工后,员工对外业务外出工作(驻场)期间,应要自觉增强应对疫情的防控保护意识,做好适当的防疫保护措施,降低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八、办公区域出入控制管理
1、人员防控
(1)所有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均须佩戴口罩。
(2)测量体温。在办公区域出入口设人员测温点, 并做好人员信息和测温记录。对体温≥37.3的人员,拒绝进入办公区域,并第一时间报告辖区指定应急部门,做好相关区域消毒工作。对拒不配合测温和登记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物管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3)疫情防控期间,提倡员工携带午餐回公司,禁止外卖、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域。
2、物品防控措施
(1)防疫期间,业务往来的全部资料统一由经营拓展部指定专人统一收发。接收回来的资料经药物消毒或紫外灯消毒处理后,才分发至经办部门;
(2)快递物品投递至前台指定区域放置,对物品存放区域实施消毒防控管理;
(3)拒绝来自疫区未经专业消毒的物品进入公司管理区域。
3、区域封闭管理
(1)防疫期间关闭所有非必行通道,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口;
(2)可通行出入通道按需设置温控检测区;
(3)经测试无体温异常者方可进入办公区域,体温异常者需立即登记报备并限制进入;
(4)封闭区域应锁闭且粘贴封条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示。
九、通风管控工作
(1)联系大楼物管,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清洗消毒或更换工作。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凝结水盘等易集聚灰尘和孳生细菌的部件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2)有外窗的办公区域应开启外窗通风。员工注意做好身体防寒保温。
(3)公司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办公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十、垃圾实施分类管理。
1. 生活垃圾。每日对生活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周边2米的地面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2. 防控用品垃圾
(1)在醒目位置设置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专用的定点收集桶,并注明“供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使用”字样;引导员工将使用过的口罩、手套等统一放在专用垃圾桶内,每日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2)对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原则上实行日产日清,并统一通知大楼物管交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
十一、疫情防控宣传管理
疫情防控宣传统一由公司综合办公室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口径一致。
1、对内 ……此处隐藏1617个字……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四、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口罩?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口罩,使用时效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定期更换。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防护性能降低,建议立即更换。
五、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丢弃之前,应折叠成长条形后用挂耳绳捆绑成型,将口罩折叠时应将口鼻接触面朝外,有条件的应进行酒精消毒。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居家隔离者用过的口罩,请在弃置前用水煮沸10-15min后再投放至“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中。
附录3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一、湿。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二、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四)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六)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附录4 工作区域个人防护知识
一、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二、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三、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min,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m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四、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m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五、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六、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七、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m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八、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九、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十、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十一、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十二、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疫情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十三、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十四、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附录5 消毒注意事项
一、实施消毒前,应先做好清洁卫生;
二、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并注意防止喷溅到眼睛。部分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应正确选择。表面消毒后至少保持15min后才可用清水擦拭;
三、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现用现配,没使用完的剩余液体不得存放使用。须使用清洁冷水配制消毒液;
四、消毒液请遵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进行配置;
五、消毒用抹布、拖布、容器等清洁工具要分区域使用。卫生间的清洁工具应与其他区域场所分开。用后的清洁工具应清洁、消毒后晾干备用;
六、工作人员消毒完毕后,应及时洗手,并做好消毒记录。
附录6 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考虑到疫情的防范,一般消毒方法如下:a)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0-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b)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二、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a)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00比例稀释;
b)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c)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具体配置应按使用说明操作);
三、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
其他消毒剂(如:威露士、滴露、蓝月亮等品牌日常家居类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