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为全面发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时间:2024-12-12 16:20:00
乘势而为全面发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此文共3433字]

乘势而为 全面发力

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是人口大市,老年人口规模相对较大,截止2018年底,我市 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0.38万人,占全市在籍人口的25%。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养老机构供给潜力,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活力,推动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参与、养老服务项目品质化提升、养老福利适度普惠化发展,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融合力量,砥砺奋进,养老服务体系已具规模

1.健全机制,建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将养老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立足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出台了《兴化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建成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编制了《兴化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兴化市城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对养老设施布点进行区域优化整合,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的试行办法》,着力深化养老机构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养老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内容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出刚性要求,强化组织推进。

2.高位协调,居家养老服务强劲建设。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9家床位7132张。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运行,所有乡镇(街道)均制定了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和运行实施规划,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是加大居家养老工作推进力度。变民政部门单项布置居家养老工作为市级大会统筹部署,实现了组织领导的大突破;变民政部门分解居家养老工作任务为市政府发文分解任务,实现了工作规格的大突破;变业务科室日常检查为分管领导带队专项督查,实现了推进力度的大突破,“三个突破”为推进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和现实需要,变落实居家养老项目建设覆盖率为重视居家养老项目运行常态化,推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双管齐下,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乡镇(街道)的特殊老人群体、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居家乐”托养点购买服务。三是打造居家养老特色品牌。积极引导、规范符合市情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出台“居家乐”托养点的建设运营政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建设运行楚水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具有兴化特色的“居家乐”托养点(以民间自愿为前提,由热心公益、口碑良好、65周岁以下的健康居民自行发起兴办的具有乡情乡味的家庭式互助养老点)。四是探索多样化助餐服务。将助餐服务作为我市居家养老运营的重点工作,大力发展老年人互助式、自给式、低偿式等助餐运营模式,构建村居委员会服务为主、民间帮扶为辅、老年人自助互助为荣的助餐服务的良好格局。

3.加大投入,公办养老机构全面升级。我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35家,床位8495张,公办养老机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运行良好。一是基础建设上台阶。紧扣“三有三能六达标”(三有指每个老人房间有空调、有电视、有保温降温设备。三能是指老人不出院能洗澡、能看病、能康复娱乐。六达标是指消防、卫生、环境、五保老人供养水平、管理服务人员配比和工资待遇达标)建设契机,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29家乡镇(街道)敬老院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择址或原址新建6家高标准的现代化敬老院。建成1家集失能失智老人护理、特困老人供养、社会老人寄养、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满足城区养老需求,采取PPP模式,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1家600-800张床位的医养一体综合性养老机构,提高全市养老服务水平。二是管理服务保达标。按照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人员配比和业务要求,加强人员培训,达不到业务标准的予以清退(近几年来培训500人次);面向社会组织养老专业人才招聘会,全市共充实近百名敬老院工作人员,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和食品卫生安全双达标创建活动,所有养老机构完成消防工程和透明厨房改造,共安装了火灾报警器1913只、简易喷淋装置2062只。三是整合资源提质效。鼓励将规模过小、位置偏远、硬件较差的敬老院进行撤并,市财政按2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给予搬迁安置费用补助。支持利用医疗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机构,成立了沙沟、兴东、林湖、安丰等乡镇(街道)卫生院养老护理中心,开展养老护理业务。探索实施医养融合模式,全市乡镇(街道)敬老院均与卫生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医生坐诊或定期巡诊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四是创新模式添活力。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公办民营的方式,将敬老院增设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承租给社会力量运行管理,目前收养社会老人近300名;将昌荣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承租给上海海阳集团,实行市场化运行,试运行阶段已入住老人38名。

4.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焕发生机。我市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营造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良好氛围,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目前建成运行的民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534张,正在建设的有水乡养老康复服务中心、睛明养老有限公司等3家。一是营造发展氛围。多渠道、多方式宣传现代养老消费理念,转变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把新型养老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老年人享受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营造有利于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氛围。二是开通绿色通道。对民办养老服务项目的申请,一经审核符合条件,开通绿色通道,快速高效办理许可,并给予建设补贴、运行补贴、免费培训和减免税费等扶持。三是健全保障机制。针对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会诊”,用好用足扶持政策,帮助民办养老机构轻装上阵。按照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和乡镇敬老院达标建设奖补政策,给予昭阳园老年公寓、幸福老年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近300万元,促进其健康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我市的养老服务产业的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是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农村敬老院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配套服务跟进不力。引入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养老服务还在起步阶段。二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快。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事业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受传统观念影响,老人的养老意愿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整体养老氛围尚未形成。三是养老产业和生态经济建设结合还不紧。从养老产业的角度来看,我市虽然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旅游养生优势,但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养老产业的优势条件,将养老养生的社会需求融合到高质量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当中做得还不够。

二、守正出新,行稳致远,推进夕阳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今及今后一段时期,兴化民政人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殷殷关切下,以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迫切、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一)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坚持多种形式建设。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推进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居家乐”托养点示范项目、睦邻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建设。抓好运行效果。指导已建成项目对老年人开放。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让社会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推进融合发展。完善助餐服务,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助餐中心(点)规划布局,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着力补齐乡镇(街道)日间照料服务机构配套不足的短板,解决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问题。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提供菜单式精准服务,并逐步扩大老年群体受益面。深化服务功能。利用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探索老年人关爱服务网格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设施、服务、管理全流程的监控体系。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实现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

(二)科学定位,全方位建设各类养老机构

加强规划整合。鼓励将规模过小、位置偏远、硬件较差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撤并,在充分满足特困对象集中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对外开展寄养业务,满足社会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实行区域性养老。以昌荣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示范,打破区域界限,新建一批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承担辐射范围内失能五保老人集中护理和社会养老业务。构建生态养老新模式。充分利用我市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大好契机,发展生态旅游、候鸟式养老。

(三)立足实际,推动敬老文化深入发展

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老龄协会、公益慈善等涉老社会组织作用,探索“平台共建、老协领办、政府支持、互助服务”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开展敬老文化宣传教育。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切实转变“养儿防老”“养老机构就是孤寡老人养老的地方”等传统观念,使老年人科学多样选择养老方式,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敬老文明单位的评选,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邻里守望、结对关爱机制。鼓励基层自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互助式养老模式,形成敬老助老的文明家风,强化家庭尽职、子女尽孝传统美德。(全文完)

《乘势而为全面发力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此文共343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