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时间:2024-11-16 06:22:5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此文共10403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了解课文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感受中国历史上这段屈辱的历史。

3、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不振”的含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周恩来从小立志的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1842年上海,出现第一个租界。到1901年,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43个租界。英、法、德、俄、奥等列强,在租界里,他们以居住、经商为名,大肆贩毒、走私,甚至侵略我国主权,奴役我国人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直面“中华不振”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复习生词,听写订正。

3、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现在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板书:中华不振。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画出来。

2、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

老师在巡视同学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个句子,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出来。大

(1)屏幕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2)指名学生朗读。

(3)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鼓励学生朗读语段。

(4)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5)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文字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

(6)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冒出许多许多的问题纠缠着你,困扰着你,你想问什么?(板书???)

(7)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想过答案是什么吗?你想过吗?你呢?你呢???那好,让老师一个一个地来问问你们!

(8)教师指生读:配乐《江河水》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a.教师第一次插问: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师再问:“为什么?(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师接:是的,从伯父的话中,我们得到了这个答案——(生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啊!

生继续读:“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b.教师第二次插问: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

生齐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c.教师第三次插问: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师: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齐读——中华不振啊!!!教师顺势补充板书:!

3、补充阅读,放眼“中华不振”

(1)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真是——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出示补充材料,教师范读。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2)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你想说什么???

(3)同学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啊?齐答——中华不振啊!

4、(短暂的沉默)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示意学生取出练习纸,动笔开写)请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四、回环复读,鼓舞“中华崛起”。

1、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周恩来——齐读: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2、听见魏校长在修身课上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恍然大悟,听到魏校长点他的名字,于是,他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指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读!你读??请你们小组读!请你们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 !

第二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流程:

本文的切入点: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一、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解题:“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清晰而坚定读课题,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再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初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帝国主义,风和日丽,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得意扬扬,振兴中华,惩处,吵嚷,巡警。

请同学来读一 ……此处隐藏6505个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引入新课

1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周恩来收的资料。

2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是新中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12岁那年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大志向,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并终生为之奋斗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恩来12岁那年励志读书的故事。

3.齐读课题

4.周恩来刚到沈阳时,伯父就告诉他没事可不要到租界去,可好奇的周恩来想知道为什么,于是,伯父告诉他----打开书,自己读读伯父说的话,伯父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啊?(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1-6自然段,用“——”标出伯父说的话,用“﹏﹏”标出周恩来的疑惑,并体会体会 )板书:中华不振

二合作探究,感受“中华不振”为了解开这个疑惑,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他都看到了些什么?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做上记号。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书旁边,一会在小组里交流。

1 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与对话。

3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以下板块的教学顺序由学生的发言而定)

1)嘿,这一带果真有和别处不大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战立在一旁。

3).一问才知道……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教师即兴引导

4)., :研读这一部分:同学们在读书声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下来了,我记得刚才是这位同学读到这句话。

5) a:交流:请你再读读(出示):谁又敢怎么样?谁再想读一读。想象说话。在同学们的脑海里面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还看到了什么?(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b:再次想象说话:谁再来读读这段话,同学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6) c: 情感深华: 谁又敢怎么样呢?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这样的事,你脑海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d:情感进一步深华:中国的巡警有没有给他撑腰?这个把中国人轧死的洋人,他最终被惩处吗?这些围观的中国人有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呢?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即兴引导理解。

三.参读“中华不振”。

1.过度:谁又敢怎么样呢?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呢?怎么不愤怒呢?但是,在当时的中国里发生这样的事,太平常了。(出示资料、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1868年,上海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让中国人入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的入内”

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立志振兴中华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交流

3.小结:是的,少年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受欺凌。他明白了在修身课上,当魏校长指名让他回答

他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在那个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时代,有志之少年周恩来忧国忧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今天,坐在宽敞明亮,各种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里读书,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而读书呢?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在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时订立的: -

《辛丑条约》 -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时订立的 -

中日《马关条约》 -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中英《南京条约》 -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

除小编你为整理的以上范文外,系统还推荐以下相关范本:

主题班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详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勾余波

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此文共104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